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记者刘洋 10月20日,2025年北京国际风能大会发布的《风能北京宣言2.0》明确提出“年均新增装机容量超过1.2亿千瓦”的目标,为中国风能产业未来五年设定了高增长轨迹。分析人士指出,与此同时,国内外市场化改革与三季旺季目标产生共鸣,市场化改革正在加速推进。在《关于深化电网新能源电价制度市场化改革的通知》和《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136号文)的推动下,风电行业凭借成本和发电曲线优势,在装机容量中占有一定份额。rt将进一步印证行业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成效,为“十五五”规划的启动奠定坚实基础。明确风能发展目标 10月20日,在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上,中国职工技术协会副会长、电力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毕正雄代表中国风能行业发布了《风能北京宣言2.0》,提出“十五五”期间中国风力发电每年新增装机容量。超过1.2亿千瓦,其中每年新增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超过1500万千瓦,确保到2030年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3亿千瓦,到2035年超过20亿千瓦,到2060年达到50亿千瓦。毕亚雄表示,“三北”地区陆上风能资源经济技术开发量已超过75亿千瓦,通过区域消纳、区域间平衡,可以实现低成本供电。中南部地区陆上风能资源经济技术开发能力超过25亿千瓦,根据区域条件有充足的集约开发空间。海岸半径300公里以内的海上风能资源经济技术开发能力超过27亿千瓦,具备规模商业利用。目前正处于业务发展阶段。我国风力发电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年均装机容量已突破亿千瓦,迎来了新时代。宣言2.0指出,在最近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麻省理工学院,100多个国家提出了新的国家气候行动计划和承诺,超过75%的国家自主贡献设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这表明可再生能源不仅被国际社会视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必要手段,也被多个国家视为安全、能源和经济繁荣的基础。行业盈利能力将持续改善。特别是第三季度,风能项目建设将进入旺季,行业有望进入经济加速阶段,包括机械成品及其零部件在内的产业链各环节企业业绩将持续向好。国外市场的增长潜力也日益显现。截至2025年8月末,公司海外新增订单超过2GW,可订单量突破100亿元。预计全年海外交付量将大幅增长,2026年海外新增装机预计将大幅增长。“海外风机订单的交付周期比国内长,海外订单的交付速度受业主融资成本影响。”周立凯表示,未来美元利率下降有望提高海外项目投资回报率,加快订单交付进度。海外市场将成为行业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据国家能源局数据,今年7月底,日本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21.7亿千瓦,位居世界第一。其中,风力发电装机容量5.7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超过11亿千瓦,比上世纪末翻了一番。e“十三五”规划。国金证券分析认为,随着《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定价市场化改革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实施,风电凭借其较好的发电曲线和千瓦时成本,有望在未来新能源装机结构中占据更大份额。完善政策与创新衔接 毕亚雄表示,《宣言2.0》聚焦大型风电规模、海上风电、地方风电等重点领域,倡导健全行业管理体系,激发市场潜力。同时,要做好“反放”工作,营造健康的市场环境,引导行业回归价值创造本质,坚守最低质量标准,结束无情低价竞争,打击各种不公平贸易,保护合法权益。切实保障企业权益,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宣言2.0》还提出,加快构建“政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体系,围绕基础理论、重要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加强对风能科研和示范项目的支持,加大公共技术研发测试平台建设投入,推动关键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突破。最后,“宣言2.0”建议着力完善对绿色氢、氨、绿电直连、零碳园区等的支持政策,通过政治引导和市场刺激促进技术成熟。我们将加速探索与恶魔大力推广应用绿色发电制氨、制氢、制醇等多能源转换技术,推广新模式、新业态,最大限度发挥风电聚集效应,将风电产业优势转化为价值优势。 “风能已成为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能源,推动能源转型,以最经济的方式实现气候目标。”毕亚雄表示,大规模开发风能是各国保障能源安全、实现能源独立、推动转型的重要手段。风能产业链长、辐射范围广,可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形成全球先进装备产业群。随着国际合作的不断深入,风能装备和服务成为推动国际合作的重要力量。各国之间的贸易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