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扬子晚报讯(通讯员 黄伟民 蔡宇 万凌云 江天生)近日,扬中市84岁的姚奶奶在听到路边小贩宣传的所谓“通便神器”的广告后,误食不明黑色粉末,出现严重中毒症状。她被紧急送往扬中市人民医院接受抢救。测试显示,老人对乌头碱成瘾。 10月9日上午,家住西来桥市的姚奶奶在街上遇到一名卖药的小贩,向他兜售黑粉,称该药对便秘有效。老人购买产品后不久就感到身体不适,家人带他去了当地的卫生中心。此后,他的病情迅速恶化,出现神志不清、小便失禁等症状。因尿失禁,他立即被转入扬中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接到诊断后,医护人员立即展开救援行动。然而,老人的病情持续恶化,最终陷入深度昏迷。经专门机构检测,老年人的血液和尿液中均检测到乌头碱,尿液中乌头碱浓度达到0.245ug/ml。经过综合治疗,患者病情逐渐稳定,转入普通病房。涉案商人也被公安机关拘留。乌头碱主要存在于附子、附子、附子等中药材中,已知是剧毒成分。口服0.2毫克纯乌头碱可引起中毒,摄入2至4毫克可致命。由于此类药物毒性极大,国务院《有毒医疗药品管理办法》将此类药品纳入有毒药品管制范围,应当在医生指导下专业配制和使用。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因个人食用中药材原料或在酒类生产中使用药材原料而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专家强调,用药要辨证施治、科学适宜。普通大众没有专业的识别能力,也没有对其使用的了解。他们不应该相信家庭疗法,更不应该私自购买来源不明的药物。尤其是使用药材酿酒的做法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有些药物中的有毒成分易溶于酒精,会增加毒性,导致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