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11月2日,科技日报讯(记者金峰通讯员杨芳)从南京工业大学获悉,该校科研团队采用全真空热蒸发技术制造出0.066平方厘米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该器件光电转换效率高达25.19%,连续工作1000小时以上性能仍保持在95%以上。利用该方法制造的1平方厘米钙钛矿光伏器件效率也达到23.38%,展现出巨大的产业化潜力。相关研究文章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Photonics》上。 “目前国外实验室应用最广泛的光伏制备方法是论文第一作者、南京工业大学博士生徐玉田说。论文通讯作者、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郭庆勋解释说,该研究团队采用的真空热蒸发技术就像在真空罐中“蒸发”薄膜一样,将原料加热,使其以分子或原子的形式“飞”到基材上,均匀凝结成膜。该方法全程不需要使用溶剂。该论文的共同作者、南京工业大学教授陈永华表示,这种工艺可以实现精确的过程控制,并且膜层均匀致密,这被认为是将高性能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从实验室转移到生产线的理想解决方案。优先采用逐层倒置沉积策略。 “传统的方法可能是先放置金属卤化物‘砖’,然后倒入甲脒氢碘化物‘水泥’。固体原料的“生长”。高品质钙钛矿晶体薄膜。借助这些独特技术,团队不仅克服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的效率瓶颈,将小面积电池效率提升至25.19%,而且实现了器件的运行稳定性。论文共同作者、中科院院士黄伟认为,这一成果不仅打破了全真空热蒸发技术的世界纪录,也为未来进一步优化工艺、提升器件性能、规模化制造大面积、高效、稳定、环保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提供了科学依据。